2009年,大家在看什么书?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两个榜单:当当的图书排行和卓越图书排行,如果读书与心理需求一致的话,那么从这些榜单中至少可以反应当前人们的心理需要。
"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"颜真卿耳熟能详的《劝学》一诗,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传统观念里,与仕途紧密结
合的"惟有读书高"的道理;也经常由此化用,来说明读书之必要。到现代社会,多元复杂的竞争形式和浮躁急功的群体心态,使得古来读书的观念发生了本质上的
转变。伴随着新年的到来,各大媒体、机构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年度盘点,笔者也因为混饭需要,通过报刊的图书销售排行榜,诸如当当、卓越等主流网上购书平台,
以及自己的选择性阅读等,对于09年的畅销图书进行了一点简单的浏览总结。
<img src="http://www.my1510.cn/files/my1510_15201/0855785786.jpg">
先要说明的是,我所立足分析的畅销图书,当然是
有别于也大量存在的很多媒体、知名书店、以及个人推荐的年度阅读榜单。前者只有一个标准----销售量;后者包含的因素就多多了。在诸如《新京报》、《中国图
书商报》的图书销售分析以及各大网上购书平台的梳理基础上,看看这些畅销图书的蓬勃气势,着实可见国人心理:
1.
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怕死的中国人:不知从什么时候,从大书店到小书摊;从正版书到盗版商,从公务员、白领到学生、一般民众,都"被"熟悉了一个书名----《求
医不如求己》;还有一个作者名----中里巴人。没事逛盗版书摊玩的时候,经常会见那些买菜的老太太们路过时,时不时会问一句书摊老板:"中里巴人又出新书没
有啊?"书店书架上,小贩的货车上,摆满了诸如《求医并不如求己》、《不生病的智慧》、《小穴位、大健康》、《手到病自除》、《皇帝内经使用手册》等持续
畅销不下榜单的养生书籍。比如2009年当当图书畅销总榜,就是那本雄霸天下的《不生病的智慧》。
说实话,这些书当然是有
用的,也不乏很多专家意见。但是形成了一股热潮以后,笔者发现,此类书籍很多的内容,其实只要自己在家里百度、Google下,自己打印出来看看就是了。
精明的出版商、盗版商、书商,是抱着这类摇钱树的书籍乐开了花,很多此类书籍,都是些基本常识,加点分析,短期之类就能靠网络资料"批量生产"。其实诸如
养生保健之类的书籍,应该是持久都会有些人买,不火不热地销售才是正常情况;如此这样傲居图书畅销榜单,书店里此类书籍一个大书架都放不下的情况,还是不
太正常的。
一来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,这个群体的壮大使得对养生保健领域会多一些关注,但这不是主要原因;二来,现代社
会的生活节凑和竞争压力、持续的房价和金融危机等因素,从身体和心理上双向打击着每一个在职场累死累活的中国人,中国人的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,壮
年早逝、青年多病、心理危机、各种各样的职业病、自杀事件蔓延等,都是最为明显的反映;三来医疗改革、社会福利等政策总是雷声大,雨点小,使得普通居民看
不起病,买不起药的现状依然严重。综合下来,诸如《求医并不如求己》、《不生病的智慧》之类的健康保健之书;就是求之不得之书了。
2.
赤裸裸的成功欲望:09年图书畅销榜,能和《求医并不如求己》、《不生病的智慧》等媲美的,就是同样深入人心的,诸如《杜拉拉升职记》、《潜伏在办公
室》、《一个外企女白领》的日记等职场"成功学"书籍了。而很多同类书籍,就直接赤裸裸地将一些看似是阴险、小人、投机、潜规则等的"方法",以理论结合
实践的形式,以生动教科书的方式来教导读者。
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,以及大众所面临的生存欲望、生活重担,日益悬殊的两极分
化等等,使得现代人几乎为了"成功"而"不择手段";在书籍上,原先一些大家心知肚明但比较隐藏的、需要旁敲侧击的一些观念、方式和手段,在这样的社会现
实下,开始了赤裸裸地表达,谁也不会因此而去否认、去鄙夷,而都是将其视为如饿了需要吃饭、渴了需要喝水一般的常识。风靡一时的电视剧《蜗居》,将现代人
的生存状态和被扭曲后又被正常了的心理真实地展现了出来,而这些书籍的畅销,则是现代人为被扭曲后又被正常了的心买的单。
3.
迫切需要的心理疗伤:在第1、2类畅销书背后,反映的是当下中国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压,以及由此导致的心理扭曲和变态心理的正常化过程。而大多数人,
依然还是挣扎在这种压力和扭曲下的煎熬里。很多人会去买《求医并不如求己》,特别是年轻人,但买回来,也就是翻两页,一来生活现状、工作需要;二来自我放
纵,浮躁迷茫,使得根本没法做到来保护自己的身体,在很多时候,这种书籍畅销的背后,只是一种心理诉求的外在反映、一种从合大众需求的心理惯性;也有很多
人去买诸如《潜伏在办公室》之类的"职场宝典";但是往往却适得其反,或依旧碌碌无为;现实中存在的问题,当然不是这些本身质量就不高的书籍就可以解决
的。
于是现代人,太需要疗伤,太需要一种慰藉。在这种情况下,又横刀杀出两类畅销书籍,也是一片繁华:一类是诸如《不抱怨
的世界》、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、《目送》、《秘密》、《少有人走的路》等一批关于心理宽慰、寻求一片心灵净土的书籍。实话而言,此类书籍里,有一些真正值
得一读的作品,像《目送》、《少有人走的路》,但是,这种值得读的作品,并非是人们本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追求上的一种渐进、一种必然;而更多的是社会压力
和心灵扭曲下的一种药品需要而已;另一类是文学虚构作品,如孔二狗的《黑道风云》、《藏地密码》后续系列等等的持续畅销,因为在这样的复杂、残酷的现实和
扭曲、麻木的心态下,人们需要一种在平日里不敢为,或做不到,却希望如此的人物、故事,来给心理找一点刺激,比如《黑道风云》里的那种快意、真情和简单;
《藏地密码》里的那种神秘、飘渺和好奇等。
4.
精神自慰式的满足:由上这么一分析下来,从图书畅销榜单上来看,现代人们的阅读需求,早已脱离了文化求知和自我修养的阅读的最初和本质目的。但是,自卑又
骄傲,扭曲又时尚的现代人,却无法直面这样的现实,不敢承认自己的麻木;但是却不可能静下心来阅读经典、阅读真正的文学、历史、哲学等相关著作。于是应着
这种需求,又一类畅销书便聪明地跳舞:那就是看起来不累,但是看起来又能体现一种修养,一种精神追求的书籍,如《明朝那些事》、《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》、
因温家宝推荐而大红的《沉思录》、以及由诸如发轫于百家讲坛之类的国学类书籍等等、甚至还包括语言快感大于理性思考的《中国不高兴》等等。
以
简单、幽默地形式浅显地说说历史,以快感、发泄的手段选择地侃侃时事,以回归、继承的口号时尚地重读经典,是当下出版商充分把握当下人浮躁而寻求精神自慰
的心理,而顺势而生的结果。即使是阅读的本真所在,似乎也成为一种单纯的我给你一块钱,你给我一串糖葫芦似的贪嘴。
[via 畅销书榜背后的中国人 / 小7]